Writings

A place to place some writings

观点集(WIP)

观点集

我会持续不断地放一些我本人的观点在这里。

  • 尽量把能自动化的事情都自动化,虽然前期要做一些投入,但是可以源源不断产生收益。

  • 反推法是特别适于做计划。先想象一个未来预期的样子,再反过来推理达到那个目标需要什么,那么你就知道当前应该做什么了。

  • 不断地反问是追寻本质的一个方式,如果有些事情想不明白,那就不断反问。

  • 写作是促进思考的绝佳方式,请保持写作的习惯,最好能享受写作,热爱写作。

  • 人的能力由工具赋予,请永远使用最棒的工具,哪怕要付出一些成本。

  • 快乐首先来自于生理,其次才是来自于心理,先保证生理的情况下再做好心理建设。

  • 低调比炫耀更值得追求,我们要永远克服人天生的虚荣感。这方面可以经常去看看罗翔和芒格。

  • 做内容,拼质量而不是拼数量,两个月出一份好内容比每天都出差内容要好很多,如果想做视频或者写博客,这个逻辑要清楚。

  • 不要一直埋头苦干,而是冷静下来思考,好好想想自己的优势,好好想想自己应该以何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绝对不是埋头苦干。

  • 不要看一个人怎么说的,而是应该看一个人怎么做的,因为说很容易,做却很难。

  • 想买一个东西的时候,可以去二手网站看看别人为什么要卖出,有效防止冲动消费。

  • 塞翁失马是个非常有启发性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不要去给一件事情下定论,因为我们很难知道这件事情对我们未来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提升认知对个人的发展很有帮助,提升认知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和那些高认知的人交朋友,同时自己也要多学习新知识。

  • 不要让工作成为你生活的全部,工作只是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你应该掌握工作而不是工作掌握你。

  • 不要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不要因此而产生优越感和自卑感。

  • 创造力就是把脑海中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贪婪的多巴胺》

  • 成功的定义是多元的,健康、快乐、友谊、家庭幸福、追寻智慧……都可以算作成功的,把事业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准是偏激的。

  • 得 meme 者得天下。(别人说的)

  • 如果你想做技术创新,深入了解底层系统(如果是软件开发,那就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浏览器这些)是至关重要的。

  • 很多所谓的方法论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它只是事成之后的一种总结。

  • 学习需要的不是一时的冲劲而是持之以恒。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所以,学习一定要戒骄戒躁,把心给沉到河底。

  • 如果你开始相信物质(房子、车子)能让你变得更开心的话,你就已经开始被异化了。

  •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以六分搏十分,搏到了就是赚到,搏不到那也应该的。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 低端的编程工作一定会被取代的,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或早或晚。

  • 不要沉浸在忙碌的快感中,应该经常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

  • Learn from the best. 永远向那些最优秀的人学习!

  • 学校、公司、职称虽然可能代表了一种荣誉,但是不要用这些东西来标榜自己,而是要用作品、贡献或者做过的事情来标榜自己。这也是识人的基本道理。

  • 很多“方法论”只是事成者事后的总结,以便作为其往后的谈资。这些“方法论”往往看起来有条有理,总能让读者感觉“学到了”、“被点悟到了”,但对解决实际的问题没有丝毫帮助。

  • 成长

    • 阅读经典书籍是自我提升最有效的方法。阅读这些书就是在和大师对话,平时多么难得见到的大师,统统都摆在你面前,把毕生所学传授给你。
    • 只要你不使用国内搜索引擎,你就超越国内大多数人了,同时你习惯于用英语读写,你就超越国内绝大部分人了。
    • 想尽一切办法学好英语,因为学英语这是一个收益比巨高的事情。
    • 做长期主义者,但也要适当地投机,这两者不矛盾。
    • 在我的认知里,有两件珍贵的东西要好好保护,它们稍纵即逝,一个是你的业余时间,另外一个是你对某件事情的热情。
    • 学习一个复杂的东西最需要的不是智力而是耐心。
  • 哲学

    • 智慧是我们一生都应该去追求的东西。
    • 记住每个人终有一天都会死掉,在这个基础上再想想自己的活着的方式。
    • 不要给一个活人下定论,我们每个人都是复杂的,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 创业

    • 创业如果连自己要做什么都不清楚,那就不应该创业。
    • 管理公司的第一原则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业务为本,更不是以钱为本。
    • 先想办法让员工快乐,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客户快乐。做一家传递快乐的企业比做一家赚钱的企业更有追求意义。
    • 公司的氛围非常重要,最好能找一个“首席氛围官”。
    • 开放包容的氛围的前提是平等的对话,不是表面的平等,而是发自内心的平等。
    • 想尽一切办法向最优秀的创业者学习,最好是和他们成为朋友。
    • 在没有做出好产品之前,不要去搞增长,因为根增长不了。
    • 初创公司不需要增长团队,整个团队就是增长团队。
    • 关注和学习知识产权法,避免法律风险。(或者找到懂的人。)
    • 给公司或者产品取一个好名字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 做好架构,让各个组织可以自然生长。(前期可以不用考虑那么细。)
    • 把最多的精力放到产品和服务上,这是一个公司的根本。
    • 有一些事情哪怕是大公司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做才能做到(那些砸人砸钱短时间做到的事情),比如说培养用户群体,创业公司如果在这样事情上领先同行半年一年的话,那么是非常有竞争优势的。
    • 应该先想能给用户什么样的产品,再反过来思考使用什么技术,而不是先用技术把自己给圈住。
    • 加入一个高增长的创业公司很可能比自己创业好,最后的收获可能还更多,并且冒的风险可能没有那么高。
    • 公司里每个人的坦诚很重要,只有让大家说出了真心话,才能找到真真要解决的问题。
    •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需要有长远的眼光、长远的心态。
  • 编程

    • 操作系统就是一个中断驱动的死循环。(这是别人的观点,我觉得非常精炼。)

如何度过经济危机?

如何度过经济危机?我也不知道。只能说永远不要放弃信念,耐心潜伏,耐心沉淀,等待下一次机会。

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经济危机不一定全是坏事。正所谓“当潮水退去的时候,就知道谁在裸泳”,经济危机就是一把筛子,会把那些表现平庸只靠泡沫撑着的选手给清退出局,这对于新选手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在下一轮经济周期来临时,竞争局面会友好一些。

不管大环境如何的好与坏,我们都要有一种信念,那就是坚持做正确的且有价值的事情,结果如何不可知,静待花开即可。“尽人事,听天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对简洁的小理解

说说我对简洁的理解:真正的简洁并不是简单地忽略复杂性,而是在深刻理解每一个部位的作用之后,丢掉那些没有必要的东西,在保证功能完整的前提下,达到最简单的程度。

或许,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很简洁,只需要丢掉没必要的东西(既指实物也指虚物)就行了。🤔

经营一个 Twitter 要多少人?

经营一个推特需要 7500 名员工吗?我不知道。但是有几个类似的例子可以感受一下:

2012 年,当 Instagram 被 Facebook 收购时有 3 千万用户和 13 名员工。

2014 年,当 WhatsApp 被 Facebook 收购时有 5 亿的月活用户和 50 名员工。

2022 年,Telegram 有 7 亿的月活用户和 500-1000 名员工。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不得不说,至少在软件领域,小团队也可以有非常强悍的战斗力。

如何初步判断一个程序员的水平?

我自己总结的,初步判断一个程序员水平的方法,看这三点:英语水平怎么样?平时看什么网站?技术书籍读得怎么样?

我说说自己的理解:

第一点英语水平。整个计算机技术圈里最优质的东西都是被英语垄断的,英语不行的话那怎么可能把技术玩得好?同样,如果英语好,那很容易就能从中受益。

第二点平时看的网站(技术方面的)。平时看什么网站决定了接收什么样的信息以及沉浸在什么样的圈子里。严重地说甚至影响品味。

第三点技术书籍。系统性学习的必经之路就是阅读技术书籍,尤其是那些传颂的经典。不但要看读了哪些技术书籍,还要看读得有多深入,理解了多少内容。

同理,如果要提高自己作为程序员的水平,从这三方面入手,立竿见影。

Learn from the best

我一直秉持的一个理念:无论在哪个行业都要向行业里最厉害的那批人学习,用英语表达就是 Learn from the best。找到行业里最厉害的人,去看他们的文章和书,去听他们的演讲,去观察他们的日常活动,去模仿他们做事的方式,甚至给他们发邮件,想办法和他们沟通,大胆向他们请教。这样做,可以少走无数本没必要走的弯路。

不要记笔记

以前上学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听课效率”这件事,老师们倡导的就是上课要好好记笔记,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给抄下来。现在回头想想其实不对,边听边写这样的操作会不停打断我们注意力,严重降低了“听课效率”。上课那几十分钟里,最重要的是全神贯注地去听讲,尽力理解老师的讲课思路。毕竟笔记随时都可以补充,但是从头到尾给你讲解一个东西的机会稍纵即逝。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学生时代,有一些同学不怎么记笔记,但是学得很好,另外一些同学写得一手漂亮的笔记,但是学得一般般。我挺希望当时有人可以给我解释这个逻辑。

这样的逻辑推而广之,也适用于开会、阅读的时候。重要的不是记笔记、标注,而是全神贯注地理解讲者或笔者所言之物。

BTW,很多国外大学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错,他们会制作好课程笔记直接发给学生,同时建议学生上课不要记笔记。

计算机科学三大件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是我认为的,在个人学习方面,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三类技术。它们有几个特点,第一,这些技术是计算机(互联网)世界的水电煤,它们被应用在几乎每一个角落,很多上层应用实际上只是这几类技术的组合;第二,这些技术的保质期非常长,能让你一次学习终身受益,几乎没有知识失效的风险。

根据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学习这些技术最好的方式是跟着顶尖大学的公开课来学,操作系统课程我推荐 MIT 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我推荐斯坦福的,数据库课程我推荐 CMU 的。不妨找来看看。

活到老学到老

人衰老的一大特征就是不再学习新事物,对任何新事物都失去了兴趣,认定自己已经“学不动了”,认定自己已经“学够了”;衰老的另一大特征是固守己见,爱用一堆陈旧的理论去构筑思想的城墙,却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真理。这两大特征的本质是一样的——自我封闭。

抵抗衰老的方法也很简单: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新东西,接收新观点。

前几天,看到有朋友在说学习新语言可以抵抗衰老,我好好想了想,还真有道理。学习一门新语言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新事物以及开放心态去了解另一种文化的过程。正好符合上面的那个方法。

一个对抗衰老的现实榜样就是巴菲特和芒格。看过他们的书你就知道这两人有多爱学习新知识了。他们目前九十多岁,依旧可以生龙活虎地开股东大会。我相信这种老而不衰的现象和他们保持学习的习惯很有关系。

总之,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求知未满。

一些好建议

好好睡觉、好好吃饭:身体是一切的基础,我认为,好好睡觉和好好吃饭是保持个人状态最佳的方式。困了就赶快去睡觉,不要撑着,顺从自然本能。

时不时去散散步爬爬山:大脑和身体都需要放空,当身心都处于最放松的状态时才能有高创造力。尊重自然规律。

想尽一切办法学好英语:这个不用多说了,懂的都能懂,学英语真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接受不完美的人事物:人生在世受自己能掌控的事情少之又少,学会接纳人生中的不如意。尽人事,听天命。

先设计好再动手写代码:思考清楚再动手,事半功倍。还没想清楚就动手写代码是新手爱犯的错误。

花费时间做计划是值得的:这一条的意思是说要想清楚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如何做?

关注事物的底层与顶层:探究事物的本质才能知其所以然并融会贯通,探究逻辑链的最顶端,我们才知道如何运用本质。

不管做什么都多一些耐心: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尊重客观规律,切不可急于求成。学习一个复杂的东西需要的是耐心而不是智力,很少有碰到需要高智力的时候。

华罗庚读书法

最近看到大家对于读书的评论,让我想起了华罗庚所推崇的读书法,这是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

他认为,要读好一本书,大致需要经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叫作“把书读厚”,第二个过程叫作“把书读薄”。

“把书读厚”在于读书的时候对每个章节旁征博引添加引用,对每一页做注释写笔记,这样一来,书自然而然就变厚了。

“把书读薄”在于逐渐掌握了书的实质内容,对书里的知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后,自然也就感觉到书变薄了。

我认为读书不必贪多,重要的是充分吸收书里的精华。因为读书不同于吃饭喝水,不是过目就等于收获。如果只是一味堆积读书的量而不思考咀嚼消化,那便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进而收效甚微。所以,对于那些谈论自己一年看了多少数量的书的行为,我总会下意识地抱以怀疑。我是认为,一年到头来,若能细细品味上三四本好书,那这一年就值得,不必烦恼于未完成那长长的书单。

最后我还是想感慨,有些人(当然这里是指华罗庚了)之所以能成为大家,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从读书方法这样的细小之处就能窥见一二。

社会的开发者

谷歌、苹果和微软这三个巨型科技公司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都特别重视开发者,这是很显然的,我们从各方面都可以印证这一点。不说别的,就编译器、IDE、开发框架、发布平台等各类开发者工具都是被他们视为重中之重的业务的。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一个平台上的开发者越多,那么这个平台就会越繁荣,其对应的生态就会越焕发生机,其背后的公司就能越值钱。

Chrome 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占领浏览器市场的第一步就是先占领开发者们,让开发者率先爱上它,之后才有那么多优质的插件被开发出来,Chrome 才有了那么可怕的市场占有率。

所以,开发者是兵家必争之地,得开发者者得天下。

这样的逻辑放到现实社会也是一样的,想一下,什么样的人是社会的“开发者”?以我愚见,这首当其要的就是企业家。但不要误会了,我所说的企业家,并不只是指那些少数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们,更多的是指千千万万挤在小办公室里(或小商铺里、或小工作间里)、怀揣着理想、承担着风险的小企业家们。只有让这些企业家群体得到鼓励和保护,让企业家精神得到发扬,我们的社会才能繁荣富庶起来。